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等多个与移动支付相关的规范标准。业内认为,这些由银行、科技公司等多类型主体参与制定的标准,将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提供新助力。
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迅猛,新业态层出不穷,标准化就显得尤其重要。“金融标准化建设是金融业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助推器。”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说。
多年来,中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直是金融标准制定的主力,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行也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中国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就参与了《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技术规范》等近40项标准的制定。
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是,微信财付通、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发展,积累了许多相关技术,推动了不少标准的制定。比如,支付宝先后参与已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等16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财付通截至去年底共参与《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技术规范》等18项标准制定。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创新型企业,虽然体量还比较小,但已经在一些细分领域发展出了较先进的技术,也开始参与到移动支付标准制定中来。比如,专注于声纹识别技术的得意音通便参与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的制定。
标准是创新推广的桥梁。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围绕移动支付、非银行支付,我国制定发布了约50项金融标准,涵盖标识编码、安全规范、接口要求等各个环节。同时央行采用“金融标准+检测认证”方式,规范事前准入、事中监管,推动清算机构、银行等实施标准,以构建行业良好生态。
不断出台的金融标准和业务规范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如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快捷支付等业务,为用户的移动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但挑战依然存在,主要压力来自于技术发展太快。“技术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业态不断延伸,标准化工作要及时跟进新事物发展速度。”中国银行软件中心主任工程师薛勇说,技术、行业发展太快是对移动支付标准化最大的挑战。
技术迭代发展,更多标准也正在制定中。据了解,央行正在制定人脸识别、分布式账本、机器学习等多种标准。可以想见,随着创新企业主体的增加,更多企业主体参与到移动支付标准化建设领域,将合力推动移动支付行业更规范地发展。
该内容来自新华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