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消息,支付行业严监管已成行业常态,行业合规要求不断升级。近日,九家支付机构因特约商户挪用网络支付接口的问题,被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约谈。相关通报指出,支付机构在网络特约商户管理方面存在入网审核不规范、未有效落实巡检义务、交易监测不到位等问题。
近期,特约商户管理混乱,非法挪用支付接口的现象愈发明显。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举报中心调查属实的举报中,针对特约商户非法挪用支付接口的举报达1000余件,共涉及收单机构37家、特约商户362家。
特约商户管理混乱,于支付公司而言,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在严监管的政策环境下会产生比较大的合规问题,轻则被罚款,叫停违规业务,重则吊销相关牌照和许可;于国家而言,会严重影响有关监察部门对于网络犯罪的监管,降低其对互联网金融等敏感行业的掌控力度,搅乱市场环境。
针对支付机构对特约商户管理混乱的情况,监管部门正在下重拳进行打击。公开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支付机构因违规领千万罚单已达到6次,罚金总数超过1亿6千万;其中,商户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是吃罚单的主要原因。
支付机构有责任对特约商户的行为进行约束。据《电商报》了解,央行颁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曾对特约商户的管理问题,提出过明确规范。
其中,第七条指出,“收单机构拓展特约商户,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确保所拓展特约商户是依法设立、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的商户,并承担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要求,“收单机构应当建立特约商户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频率、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等管理要求,落实检查责任;对于网络特约商户,收单机构应当采取有效的检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其经营内容和交易情况进行检查”、“收单机构应当建立收单交易风险监测系统,对可疑交易及时核查并采取有效措施”。
事实上,商户管理混乱称得上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支付机构为了快速拓展商户市场,对特约商户的入网审核过于宽松,将部分入网资料不全、未取得特殊行业业务经营资质许可、网站未进行ICP备案等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发展为特约商户。
除此之外,支付机构对特约商户的交易检测不到位,未有效设置或未严格执行交易监测规则,未对可疑交易进行有效核查或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对商户交易特征与其实际经营内容、场景不符的情形持放任态度。
而特约商户挪用支付接口现象层出不穷,在于其背后蕴含着巨大利润。一些实力较弱的商户,无法获得支付渠道,便有意套用合规商户的资质和接口;部分特约商户为了获利,便会接多个支付接口,做聚合获利。
同时,部分违法商户会用通过审查的合规业务支付接口,来开展违规甚至是违法的业务(例如互联网博彩),来规避有关部门的监察。
在支付行业监管不断加码背景下,特约商户管理混乱的顽疾迎来破除良机,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营造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内容来自电扇报,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